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是當下最火的詞匯。以技術撬動資本自然無可厚非,但當技術不成熟時,資本的盲目追捧可能會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

  本月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稱,目前的部分機器人產品本身沒有多少利潤,創意也隻停留在紙面,卻獲得多筆融資,這是因為部分風投機構盲目認為機器人與O2O、共享經濟一樣投資回報率較高而且變現周期短。

  近日,百度風投、明勢資本和國投創新三家風投機構在2018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討論了他們對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的投資偏好。

  投什麽?

  明勢資本從2014年開始投資自動化設備製造企業。其創始合夥人黃明明說,之所以早早布局這個當時還冷門的領域,是因為他們發現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日益緊迫。他們當時跑了很多長三角和珠三角的製造業企業,發現招工難成為民營企業老板最頭疼的問題,而且人力成本也變得越來越貴。

  “我們投的一家小牛電動,我和他們負責生產的廠長在常州吃飯,他們找工人急到什麽地步?看到端盤子上菜的小姑娘看著還有點文化,馬上就問她‘餐館付你多少錢?我加你五百塊錢,明天你到我的工廠報到’。”黃明明說。

  根據中國電子學會的最新報告,從2013年到2018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的平均增長率為29.7%,超過全球增長率的15.1%。其中,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達到62.3億美元,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龐大的市場需求激發了一大批工業機器人製造商的誕生。為了爭奪市場,有些企業競相打起了價格戰,把產品售價降到進口產品的一半及以下。但一些投資人並不看好這種低價戰術的打法。

  明勢資本曾經在2014年投資了工業機器人研發企業“李群自動化”,原因之一就是李群團隊並不想打價格戰。他們想做和日本差不多的價格,而且質量和服務水平也要和日本接近。“這是我們當時覺得他們和其他團隊非常不一樣的地方。”黃明明表示。

  之所以不看好低價戰術,是因為投資人認為工業機器人買家並不是那麽在意低價,而是更關心產品質量和後續服務。黃明明表示:“工業中講的是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如果維修成本、更換成本很高的話,最後算下來總成本一點都不便宜,還會更高。”

  除了工業機器人之外,服務機器人也很受投資人關註。中國電子學會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家用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8.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3.9%,高於全球市場增速。而到2020年,該市場規模預計突破40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整理

  投資人認為,服務機器人必須要能解決家庭用戶的痛點和剛需。黃明明曾經和小米做智能硬件的負責人交流,達成的一個共識是:最容易切入的家庭機器人就是掃地或者掃地和拖地一體機。“我們認為做產品一定是剛開始要切入一個千家萬戶都需要的剛需類產品。什麽是剛需類產品?陪你說笑話不是剛需類產品,掃地應該是目前最好的剛需切入型產品。”

  國投創新董事總經理王世海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從解決痛點和剛需這個問題上來說,掃地機器人和九陽豆漿機沒有本質區別,而九陽豆漿機“靠著一款產品就能夠做到上市,整個銷售收入80-100個億”。在王世海看來,能解決痛點的服務機器人,哪怕隻有單一功能,也是有生命力的,不會成為泡沫。反之,如果不解決痛點,永遠都是泡沫。

  此外,著眼於解決痛點和剛需,明勢資本還在布局包括數字康復在內的醫療項目,上個月剛投資了數字pCR儀器研發生產商銳訊生物。

  黃明明認為,中國醫療最核心的問題是優質醫生和廣大病患之間的供需不平衡,而互聯網的發達又加劇了這種不平衡,因為大家上網之後就知道看病一定要去北京的協和醫院、上海的瑞金和華山醫院等等。而如果機器人和AI技術能把三四線醫療的整體水平提升一個檔次,這種供需不平衡就能得到一定程度解決。

  不投什麽?

  “如果創業團隊的商業計劃上給我們看的是人形機器人,我們第一眼就不看了。”黃明明說。

  這是因為用戶對人形機器人往往抱有很高的期待,科幻電影刻畫的人形機器人也是無所不能,但在現實中,傳感器和語音識別等技術尚未成熟,如果機器人做得不像人或者沒有超能力,就會給用戶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以一上來就做人形機器人不太容易成功。事實也證明,包括軟銀孫正義投的pepper剛出來的時候熱鬧了一陣子,現在好像也沒有太大的動靜。”黃明明表示。

  而對於智能汽車和無人駕駛這個全球VC斥下重金的領域,王世海說他們國投創新已經在這上面投了幾十個億,但基本上不投獨立創業機構,因為他認為智能汽車和無人駕駛非常燒錢且製造規模龐大,最終“還是會回歸到大的廠商或者大的零部件供應商”。因此,他建議個體創業者不要做智能汽車和無人駕駛,但可以去做工業物聯網,因為“這方面的需求可以給獨立創業者提供很多從點到面的場景應用”。

  而明勢資本似乎選擇了不一樣的路徑,他們在智能出行整個產業鏈上投了二十多家公司,比如,在自動駕駛領域投資了易航智能和知行科技,在激光雷達領域投資了流深光電和一徑科技,還投資了李想的智能汽車公司“車和家”。

  “做科技投資一定要看大趨勢,下一個五年全球結構性的機會一定是智能汽車加上智能出行。”黃明明說,“這不是一般的創業者能夠玩的,如果不能自己挑起一攤,一定要選擇最優秀的公司加入進去。”

  專註人工智能領域投資的百度風投CEO劉維在論壇上預測,未來整個機器人係統產業會比pC產業更大,因為它滲透到的領域更多,為人創造的價值也更多。因此,未來每一個機器人的細分領域都能出現一個大體量的百億美金的公司。“我們相信今天中國還是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公司,不管它今天的估值高一點還是低一點,最終能夠成為百億美金的投資,我們各階段的投資人還是會堅決地進行布局。”